四川涼山木里縣森林火災,30救火名英雄遇難的思考
2019年3月30日,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突發森林火災,在滅火救災中27名消防指戰員和3名干部群眾獻出寶貴的生命。最近網絡上對此事件紛紛展開報道,舉國上下為英雄離世感嘆惋惜。木里火災的原因尚無定論,那些年輕鮮活的生命需要人們謹記火災的無情!自然的無情!
無獨有偶,在木里縣火災的前一天,3月29日,在山西省沁源縣也發生了幾十年未遇的森林大火。出動了15000名撲救人員,萬幸的是,山西沁源火災沒有人員傷亡。
兩起火災的引發原因都還尚無定論,但可以肯定的是,兩起火災已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,尤其是木里火災更是用血淋淋的事實,警告世人,烈火無情!萬不可玩火自焚!
從兩起火災發生的時間來看,都時近清明,一個在周五,一個周六。讓人不禁猜疑:這兩起火災是否與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有關聯。
很多地方的農村習俗,清明前后要上墳祭祖,要在祖墳前焚燒紙錢,掛幡鳴炮。點燃的香燭,未燃燼的紙錢,極易引發山火。
聯系2010年信陽鞭炮爆炸導致8死6傷,2006年山東濰坊鞭炮爆炸13人死亡,2017年1月24日湖南岳陽在燃放煙花爆竹時引發火災導致6人死亡。如此慘痛的教訓難以盡數。逢年過節,出生壽誕,紅白喜事,中國的傳統里少不了煙花焰火,點香燃燭。
我們非常希望沁源和木里兩起火災或許與清明的祭祀無關。但傳統的一些舊的習俗,引發了一些慘劇也是不爭的事實。當下經濟發展,尤其在農村過年時節鞭炮燃放更甚,硝煙彌漫遍山村,安全隱患滿人間。
傳統需要繼承,繼承傳統的方式是不是可以改變?清明時節獻花植樹,修繕墳塋,婚宴多些歌舞,不更顯得文明時尚,綠色環保嗎?
在經濟文化滿后的時期,我們對傳統的繼承是鞭炮香燭,時代進步了,我們繼承的方式應該可以得到改變。
政府出臺措施,人們改變觀念,讓我們的優秀文化傳統綠色健康的傳承發展豈不更好?
作者:左成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