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鐵路總公司組織的全路首個路基CFG樁前截法施工信息化管理現場觀摩會上,中鐵十二局集團朝凌客專項目展示了“黑科技”——將前截法施工工藝、樁帽成型器和信息化系統綜合應用于CFG樁施工中,其先進性、實用性和經濟性令觀摩人員贊嘆不已。

CFG樁的施工質量關乎路基的整體穩定性,朝凌客專項目CFG樁地基處理段落較多,提高施工工藝水平變得尤為重要。通過前期施工發現,傳統工藝(后截法)施作的CFG樁存在淺層斷樁率高、樁間土壓實度低、工序繁瑣、功效低、周期長等問題。
朝凌客專項目部大膽實踐,小心求證,形成了將CFG樁前截法施工工藝、樁帽土模法施工工藝和信息化管理系統集于一體的CFG樁施工工藝。
接下來,讓小編通過三個對比一展CFG樁前截法施工工藝的厲害之處,滿滿的都是干貨喲!
工序對比

前截法施工工藝通過在樁身灌注后即將鉆渣和樁頭超灌混凝土清除,對樁頭采用振搗棒振搗,控制樁頂標高與設計標高一致,隨后進行人工收面、養護,較傳統工藝減少了樁間土開挖、樁頭處理、樁帽鋼筋、模板安裝、樁間土回填壓實等5道工序,簡化了施工程序。
質量對比
1
提高了樁頭密實度
傳統工藝施工時,由于超灌高度較大,且無振搗工序,樁頭極易不密實;
前后
前截法施工工藝可在成樁后對樁頭1.5米范圍內進行搗實,樁頭密實較好;
2
減少了樁間土擾動
傳統工藝施工時,需全部挖除樁間土;
前后
前截法施工工藝則無需開挖任何樁間土,只在樁帽頂高程極小范圍有土體松動;
3
降低了淺層斷樁率
傳統工藝會在轉序過程中使用機械設備,樁體極易遭受擠壓和碰撞;
前后
前截法施工工藝通過樁頭的提前截取處理,減少后續轉序環節,進而減小對成樁的干擾,有效地降低了淺層斷樁率;
4
增大了地基復合性
傳統工藝施工樁間土無法采用大型壓實設備,而用小型壓實設備又無法保證樁間土的壓實效果;
前后
前截法施工工藝只需小范圍夯實樁帽頂高程處樁間土,即可使樁帽與樁間土較好結合,“樁土一體受力”的復合地基處理效果增大。
功效對比
A.傳統工藝,每完成200個樁帽設備、工裝、人員投入及完成時間

B.前截法施工工藝,每完成200個樁帽設備、工裝、人員投入及完成時間

1.減少工序環節
前截法施工工藝減少了樁間土開挖、截樁頭、樁帽鋼筋制安、模板安拆、樁間土回填等諸多成樁后續工序。
2.降低轉序周期
前截法施工工藝工序減少,降低了轉序周期。
3.縮短單序時間
前截法施工工藝使樁頂處理和樁帽施工等主要工序作業時間縮短,如使用樁帽成型器開挖完成后無需立模、安裝鋼筋即可混凝土澆筑。

此外,通過信息化管理系統采集施工過程中的各項原始數據,綜合處理后得到的“高精度樁位信息”“垂直度偏差值”“鉆進深度值”“提鉆速率”“鉆進電流值”等關鍵數據,可在手機、電腦、機載顯示器上實時監控,便于精準引導,輔助操作手準確施工,提高成樁質量和效率。